新教材教学内容包括: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六年制教材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求和、求剩余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六年制教材只有求和与求剩余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主要做了两方面内容的调整。
1.将原教材第二册中的“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提前安排在本册,原教材第一册中的“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后移至第二册。2.增加了三个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
在编排上,教材继承了那些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做法,例如,认数与计算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注意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意体现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儿童的学习特点,等等。同时注意体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反映新的教育教学观点。
按照新大纲的修改意见,本册教材在第三单元开始出现常见的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内容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于每个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材按三个层次进行编排。第一,先出示一些实物图,如装墨水瓶的纸盒、魔方、罐头、排球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获得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感性认识;第二,由实物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图形特征;最后,出示各个立体图形的名称。这样的编排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比较,使学生形成图形的正确表象,逐步能根据每种立体图形的名称想象出该图形的形状,也能根据每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
在学生认识了各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材通过提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为了克服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给学生学习和理解带来的困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本册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借助形象直观的具体实物,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建立数学概念,并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二、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具有实际背景、包含数学问题的活动,通过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六年制教材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三个单元之后。
1.数学乐园。
“数学乐园”包括五个活动:数字迷宫、对口令、送信游戏、起立游戏和投掷游戏,分别涉及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各部分知识。例如,学生通过走“数字迷宫”,复习了10以内数的顺序。在这里,教材还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走法,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对口令游戏”帮助学生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为理解数的意义和学习计算打下必要的基础。“送信游戏”复习和巩固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起立游戏”和学生的生活联系更紧密,在帮助学生复习基数、序数等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投掷游戏”蕴含了数数、比较数的大小等知识,同时通过简单的实物统计图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
2.活动园地。
“活动园地”中设计了找物品、摸实物、拼积木和随意拼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对常见的立体图形进行复习。如在“找物品”的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立体图形的知识理解来对某个物品的外形进行判断,进而提高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类的能力。“摸实物”活动要求学生在看不见实物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形状通过触摸判断实物,使学生对各种图形的特征加深体会。“拼积木”活动,通过让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使学生初步体会正方体、长方体之间的关系。再如“随意拼”活动,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我们的校园。
新教材借助学生熟悉的校园,选取了跳绳、踢球、跑步、办板报、踢毽、拔河等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同时加深理解本册教材中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各个实践活动中,教材都着重启发学生根据活动的内容和情景,自己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在编排上,教材体现了一定的循序渐进的层次性。例如,在“跳绳”活动中,教材提出了一个问题,同时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思路,为学生在下面的活动中试着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提供了范例。在“踢球”活动中,教材只提出问题,没有给出解答,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跑步”、“办板报”、“拔河”几个活动,教材都只给出了活动的情景,没有给出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试着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踢毽”活动则体现了更大的开放性。在这里教材只给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活动提供的信息,提出更多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最后,教材让学生按照教材的示范,用涂色的方法统计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渗透了统计初步知识。在直观统计表的下面,教材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前三个问题是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给出的信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是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在各个实践活动的设计中,都体现了不同程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要尽量地体现这种开放性和灵活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和信息只是为教师设计和组织实践活动提供的范例和建议,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本地、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他们初步的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